妻子抑郁症发作持刀伤人,丈夫反杀被判无期!法院:非正当防卫!
案件回顾:一场因抑郁症引发的家庭悲剧
2024年10月31日晚,河南许昌的一间出租屋内,一场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发生了。
案件关键细节:
1. 妻子小丽(化名)患抑郁症未服药:2024年7月,小丽被诊断为“双相情感障碍”,8月再次确诊“复发性抑郁障碍”,9月出院后本应继续服药,但案发当晚未按时服药,导致病情发作。
2. 持刀伤人+激烈冲突:小丽突然持水果刀划伤丈夫老王(化名)头部,并将其从院子追至屋内,两人在屋内激烈厮打。
3. 致命反击:老王被激怒后,将小丽绊倒,随后用木凳、耙子、锄头多次击打其头部,直至小丽死亡。
4. 冷静报警:老王换下血衣后,甚至去买了两包中华烟,随后报警自首。
法律焦点:为什么法院认定是“故意杀人”而非“正当防卫”?
1. 正当防卫的“时间限制”
- 防卫必须针对“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”:小丽被绊倒后已丧失攻击能力,老王仍继续击打,已超出防卫必要限度。
- 法院认定:“小丽倒地后已无威胁,老王仍持锄头击打,属于故意杀人。”
2. 精神疾病能否免责?
- 小丽虽患病,但持刀伤人仍属违法行为,只是可能影响量刑(如从轻处罚)。
- 老王明知妻子患病,却未采取合理措施(如送医、躲避),反而升级暴力。
3. 为何判无期徒刑而非死刑?
- 被害人过错:小丽先持刀伤人,对案件发生有责任。
- 自首情节:老王主动报警,如实供述,依法可从轻处罚。
社会争议:精神疾病患者伤人,家人该如何应对?
1. 家属的困境
- 法律要求家属监管精神病患者,但现实中往往缺乏专业支持。
- 暴力发作时,普通人难以控制,极易演变成悲剧。
2. 如何合法保护自己?
- 紧急避险:若面临生命威胁,可采取必要防卫,但需避免过度反击。
- 及时就医:若患者拒绝服药,可申请强制医疗程序。
这起案件不仅是家庭悲剧,更是社会问题——
- 法律要平衡“防卫权”与“生命权”,正如网友所言:“当家人变成‘定时炸弹’,谁能来帮帮我们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