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地高温外卖骑手补贴升级,防暑险覆盖众包群体
多地高温外卖骑手补贴升级,防暑险覆盖众包群体
午饭点儿刚过,北京望京那片楼下的共享单车一溜排开。小刘今年34了,送外卖八年头,这会儿正喘着粗气在树荫底下歇脚。他跟我说,今年这热来的早,太阳毒得跟烤箱似的,人都蔫了,可订单却蹭蹭往上涨。“比去年多跑不少,”他抹把汗,“不过公司给的高温津贴也厚道些。”听他说,现在平台每到三伏天就开始按单子数发补助,多送多拿。像京东那些签约骑手,高温津贴是直接到账。
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分到这杯羹。我前阵子碰见个兼职的小陈,他是那种“众包”骑手——哪个平台有活去哪抢。可这样反倒难领到啥补贴,因为各家只认自家专职的人数和订单量。他吐槽:“你说咱一天四个平台来回切换,每个平台单子不算太多,就拿不到啥额外的钱。”还有个怪事,他们即使在A平台被提醒休息,也能立马跳去B平台继续干,这么一折腾下来,那所谓强制休息就成了摆设。
美团最近上新了个“防暑险”,7月1号起,全国三百来万骑手全都有份,不管你是加盟还是众包,只要接单就自动随单附带。这玩意儿不用自己掏钱,全由公司买账,说白了就是如果中暑或者因热出点啥事,有保险兜底。这政策出来后,我们车友群里有人打趣:“终于轮到咱们这些游击队沾光啦!”
不过吧,有师傅私聊时念叨:阶梯式补贴有时候也别扭,本想让大家挣得安心,可天气越热、订单越爆表,你拼命跑反而容易累趴下。有位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老师还提过一句,“遇上极端高温,其实应该暂停这种计件工资制,不然变相鼓励大家冒险抢活。”
顺便插一句,我前两天修电瓶车的时候碰见维修老李,他嘀咕着:“现在好多新款配送摩托装的是液冷电机,说耐热,但北京七月地面能烤化鞋底,机器照样吃不消。夏天别贪快,多歇会才靠谱。”我问他为啥有些老车型风扇声特大,他笑骂:“风扇坏了一次没人修,下回发动机直接罢工,到时候哭都没用。”
说起配置,小陈曾抱怨某品牌的智能头盔检测功能,看着花哨,其实遇上下雨加闷热,还容易误报低血糖报警,把人吓一跳。不过真出事时,也只有靠自己注意安全。他还提及,上个月同城另一哥们中午顶着40度硬撑,被物业保安拖进大堂吹空调救回来。所以啊,这种极端天气,不光靠保险和津贴,更得留心身体信号。
听说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搞什么户外驿站,让骑手免费进去纳凉喝水充电,不过位置零散,有时找起来挺费劲。我朋友圈有人调侃,要是哪天地图软件能标注这些驿站,比导航餐厅还方便,那才叫真正为民服务。
数据追踪这块,好像张老师建议过,各个平台的数据其实可以汇总,一旦气象部门发红色预警,就统一弹窗提示所有跨平台跑腿的人赶紧停下来避避风头。不然系统各自为政,该休息的不休,该提醒的不提醒,到最后受苦还是奔波路上的兄弟姐妹们。
对了,还有件小八卦。有一次微信群里讨论二手机动车行情,有人开玩笑问:今年这么折腾,高温又暴雨,是不是该考虑买辆带自动通风座椅的新款?结果老司机黄哥冒一句:“省省吧,新座椅再凉,也没法替你挡烈日。”
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,仅供学习交流,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