豪华之选:X5不选X7
为什么身家上亿的老板都选宝马X5,放弃更贵的X7? 这笔账算完我服了!
你走进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地库,十辆豪华SUV里有八辆是宝马X5。
而售价百万的旗舰X7呢? 可能停在大股东私人车库里吃灰。
明明买得起X7的老板们,偏偏集体选择X5这个现象背后藏着精明的商业智慧。
宝马X5国产后的价格太凶残了。
官方标价61.5万起,4S店直接给你砍到50万出头。
拿最畅销的2.0T版本来说,裸车50.5万,购置税加保险9万多,60万稳稳落地。
要是肯办贷款或者拿旧车置换,车价还能再砍两三万。
上海经销商甚至报出过48万的裸车价,够买一台半特斯拉Model Y。
反观X7,进口身份把价格架在高空。
入门版官方标价103.9万,优惠完也要84万左右。
加上购置税和保险,落地直奔94万而去。
这34万的差价能干多少事?
足够支付高管两年薪水,或者给办公室换套意大利进口沙发。
加油时更肉疼。
X5市区通勤百公里油耗9升左右,一箱油能跑600公里。
X7体型接近坦克,百公里轻松突破12升,油门踩狠点直奔15升。
按每年开2万公里计算,X7要比X5多烧近4000块钱的油。
加油站员工最清楚:开X7的老板总要司机掏出公司油卡。
修车账单更吓人。
X7激光大灯单只报价7万,抵得上X5整个前脸。
空悬系统坏了? 四根减震器换新要11万。
有车主倒车蹭了后视镜,4S店开价3万:“进口总成,等一个月。 ”
开X5的车主听到这个价格转身就走国产件便宜一半,订货三天到位。
二手车贩子看到X7直摇头。
挂牌三个月无人问津是常态,最后往往打七折才出手。
X5就好卖多了,三年车龄还能卖出65%的原价。
广州二手车商有句行话:“收X7像接盘,收X5像捡钱”。
真实的商务场合根本不需要7座。
接送重要客户时,X5的后排足够宽敞。
两个老板并排坐着,中间扶手放下来就是移动谈判桌。
真需要七座接待?公司考斯特早就停在机场了。
那些买X7的车主发现,第三排座椅五年都没展开过,只用来放高尔夫球包。
X7的气场反而会误事。
开去城中村考察厂房,村民看到这车围得水泄不通:“大老板来拆迁啦! ”
去供应商工厂谈价格,对方财务悄悄调高报价单:“开两百多万车的主儿不差钱”。
开X5就恰到好处车头蓝白标表明实力,又不会显得财大气粗。
X5的驾驶体验比X7更讨喜。
虽然轴距加长了,在上海陆家嘴的车流里依然灵活。
X7在窄路上像开船,过限宽墩要反复倒车。
某个地产老板的经典语录流传很广:“谈判迟到半小时,就X7停不进金融街的车位。 ”
老板们选X5的核心逻辑只有八个字:该省省该花花。
激光大灯、宝华韦健音响统统选装上,车价还是比X7裸车便宜30万。
至于空气悬挂和后轮转向?
他们很清楚:生意场上不需要这些花拳绣腿。
宝马4S店的销售心知肚明。
客户说“买台撑门面的车”,就带去看X7;
客户问“有没有实惠的”,直接引到X5展台。
店长培训时说得透彻:“开X7的像暴发户,开X5的才是真老板。 ”
当员工们不解老板为啥不开豪车时,
财务总监在周报上写下备注:
“本月车辆成本同比下降37%,系董事长座驾由保时捷卡宴更换为宝马X5。 ”